临淄区朱台镇9个乡村携手走向共同富裕
6月25日,临淄区朱台镇大夫店村一派繁忙景象。村里的弱电下地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。
“我们不仅承接了大夫店村的弱电下地项目,还负责给村里改造供水、排水系统。”工程负责人路林青介绍,此次改造共涉及9个行政村,改造结束后,村民们不仅可以喝上24小时不间断供应的自来水,村里的电路、网络运行也将更加稳定。
喝水自己打井、电线天上“走”、污水顺着阴沟流……这些景象在过去的农村是“现象级”存在。混乱的人居环境稀释掉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也成为农村人口流失、难以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聚焦乡村振兴要突出短板。朱台镇自2021年开始,就着手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的顶层设计,将位于西北部的麻王、大夫、张王、魏家、罗家、东单、陈营、王营、西单共9个行政村划入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范围。
“片区内人口富集,产业发育良好。”朱台镇副镇长周咪介绍,依托区域内农业、厨具龙头企业,2021年片区内9个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50万元,每村均达到10万元,其中4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。
如果说村集体收入是农村发展的“硬杠杠”,那么村容村貌就是“软指标”。在大夫店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路通德看来,过去各村的环境得不到根本转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和统筹规划。“比如说,一个村要独自完成供水、排水改造,往往显得势单力薄。” 路通德的话真实而无奈。

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后劲?2021年以来,朱台镇启动“四项民生”工程建设。接续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、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和弱电下地工程;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。至今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,完成了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内9个中心村的供水、排水改造和弱电下地工作。
“有了上级的资金、政策支持,我们也能放下包袱,放开手脚了。”路通德介绍,大夫店村不仅积极配合“四项民生”工程建设,还自提标准,建成6处休闲游园,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。
和大夫店村一样,陈营村也在“四项民生”工程建设中受益,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改善,村里的厨具企业也越来越多、越来越红火。
“生活污水没有集中收储以前,村里夏天蚊子多、冬天道路易结冰,外来企业都不愿意来村里办厂。”陈营村两委成员刘庆介绍,供、排水改造工程结束后,村里环境明显改善,外来企业越来越多。
办好民生实事,才能赢得群众认可。

2009年,朱台镇对各村整建制实施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、净化“五化”建设,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;2015年,坚持一会、一品、一街、一园、一业、一厕、一新风“七位一体”建设;2017年,启动“气代煤”工程,已整建制改造完成;2020年,推进全域公园建设,新建精品主题游园25处……一件接着一件办、一锤接着一锤敲,真金白银换来的是累累硕果。今年3月,朱台镇“厨具小镇 富美朱台”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入选淄博市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名单。
下一步,临淄区朱台镇将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持之以恒提升农村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,锻造乡村振兴“磁力石”,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